查看原文
其他

张建宗:我见证了深圳的波澜壮阔,深港同舟前途无量

秦玥 直新闻 2020-10-13


直新闻由深圳卫视《直播港澳台》团队出品


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


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@直新闻


直新闻按

直新闻从8月20日开始推出《香港名人看特区40年》专栏,将专访梁振英、张建宗、梁君彦、聂德权、邓炳强、邓以海等香港政界人士,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深圳的发展建设,见证深圳特区40年来的巨大变化与成就。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作为香港首任中国籍新界北政务专员,与深圳一河之隔。他见证了深圳从渔村到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,看到了深港同舟并肩前行的无限潜力。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,这位与深圳早就结缘的香港人有着怎样的深圳故事,又如何展望深圳与香港的未来?以下是专访实录。



张建宗接受深圳卫视&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的专访


深圳卫视&直新闻记者秦玥:司长您80年代曾担任新界北区政务专员,而且是第一位本地的政务主任,您当时看到的深圳是怎样的?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:当时是1986年至1988年,我是第一任本地华籍的政务专员,负责上水、粉岭、沙头角、打鼓岭地区。简单来说是上粉沙打,这四个区刚刚好和深圳边境非常近。我是第一个本地的政务专员,以往都是外籍的政务官去做这个。接下来是准备1997年回归,所以是开了先例让我担任这个职位。当时赶上国家改革开放早期,当时的深圳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,有很多地方仍然是鱼塘。

那时候需要和深圳官员对口,深圳河的治理工程等等。另外每天塞车情况非常严重,所以那个时候要经常和深圳有关单位沟通。另外就是要过去开会,当时深圳已经开始兴建高楼大厦,像国际会议中心等,一日千里,是翻天覆地的蜕变。当时我上任不久,已经开始觉得深圳有动力,港商开始过去设厂。今天的深圳已经是国家的一个科创重地,也都是典型的国家改革开放的亮点、桥头堡。你看到深圳的发展,标志着国家的动力,那种创新、奋进的精神,都可以在深圳见到。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渔村、荒芜的地方,发展成一个大都会,这点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,也是值得香港借鉴的。

张建宗以亲身经历回忆深圳的蜕变

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,地缘相近、人员相亲、情同手足,唇齿相依。香港很多食品的运输都要经过深圳,自来水饮用水等等,没有深圳的话香港就不可以生存。改革开放40年来,香港的定位是与深圳优势互补,这点看得很清楚。香港今天是国际金融中心,有国际开放优势,也有科研的实力。八大院校里有五所长期排名都在全世界百名之内,属于国际级的大学。可以想象,我们在科研方面有一定的地位和实力。这可以说明香港本身的实力就是国际化,国际的市场,国际的联系和网络。

而深圳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实力很厉害。此外成果的转化,这是相当高效的。香港没有基本生产的基础,成本也不划算。所以深港优势互补,像齿轮一样凹凸互补,大家彼此可以合作无间。这个就是我们将来发展方向的定位。也都是国家主席讲过,大湾区内,香港和深圳可以作为创科的国际中心,就是中国的“硅谷”,这个很有机会能做到,也正在做。第二个就是香港是国家的、亚太区的“纽约”。借着金融中心,加上科创中心,这就是大湾区中香港与深圳的路向。并船出海,两方面优势互补。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,标志着很多国家发展的优势,能看的到的。深圳的人才也很丰富,有很优厚的人才,香港也是吸引人才很好的基地。

香港除了本身的优势,还是一个开放的大都会,是国家最开放、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。也是华洋杂处,多年来形成一个包容的社会。香港在人才和专才方面,配合国家的科研实力将成果转化。因为科研的终端要变成产品才可以,香港做不到产品,国家就可以推动产品化、市场化,然后再用香港与外界的联系,向外、向世界推广。所以如何定位、扩展发展的空间,前景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。

深圳卫视&直新闻记者秦玥:您还记得您第一次去深圳,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哪次吗?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:如果你讲工作,我去深圳的次数都很多,像沙头角、中英街、罗湖、文锦渡,去深圳开会是很日常普通的一件事。当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头角中英街。每个星期都去看一次沙头角的发展。当时沙头角的禁区里面有一个小镇需要重建,小镇旁边就是内地,几个石界隔着。不知道你去过中英街没有,沙头角中英街值得去的,是旅游胜地,是国家的旅游胜地。当年很多省市的人来中英街看,当时无法来香港,没有自由行,那几个界碑象征着历史,割让香港新界时就用这几块石界隔开路。这就是中英街,这边是香港,那边是深圳。


刚才说到,早期80年代的深圳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,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。有个笑话说,有偷渡者来香港,晚上又游泳游回了深圳那边,因为他觉得那边才像香港,很繁华,反而香港近深圳边境的地区,比如上水等地并不繁华。深圳南边一带有很多高楼大厦,很多灯,所以他又游回去了。当然这是个笑话,但表示深圳的发展速度是高速的,由基建到科研等各方面。华为、腾讯,全部都在深圳。香港比邻,也有河套区,80多公顷的港深创新科技园。现在土地平整如火如荼,我们2021年弄好土地之后就可以进入上盖阶段,那里是一个重要的发展,是一个里程碑。到时腾飞的时候就到了,因为有了新基地,新中心,到时候就可以有机结合,香港深圳的精英人才,科研实力就会成为一个突破点。

深港河套地区航拍图

深圳卫视&直新闻记者秦玥:除了河套地区外,其实刚刚深圳其他地方比如前海自贸区也给了港人优惠,您在2017年刚上任政务司司长的时候,曾经和深圳市领导共同参观过前海,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?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:前海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地方,国家锐意打造前海,希望吸引香港人过去发展等等,这是很有创新的意念,这点我印象很深。到今天为止,香港人在前海已经有不少的投资了,12000家香港企业已经落户前海,达到“万千百十”的目标。香港城市大学在2014年与前海签了战略协议框架,包括一连串的科研、技术合作,城大在前海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,前海也有专门给青年人的创新基地,我上次去参观是参观了青年创业中心,做的不错,有些香港青年人成功在前海创业有所成,我们也很兴奋,值得鼓舞。对于香港青年人和企业来说,前海是一个很好的机遇。除此之外,前海也有自己的发展潜质。

除了前海当然还有别的地区也有合作。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,举例来说,现在有27100多个香港学生每天跨境上学,住在深圳的。家住深圳,香港上学。这些关系很密切,很难被取代,不是一河之隔这么简单,连贯性相当强的,不是北京、上海或其他城市有这么独特的情况。这27000多个学生每天都要跨境,是深港桥梁,加强沟通,这就是香港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,掌握和熟悉两边的情况,包括生活模式和环境。长远来说,这就是香港融入大湾区的人才库。

另外还有的联系就是,2007年时候,落马洲支线有了,直接去到龙华区福田区。我在1986年以前的时候,福田就是一个养鸭田,在当时什么都没有,很落后。但你现在看看,福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大商场,很多基建。而且自从高铁通了以后,从香港到深圳北站只有18分钟,福田14分钟,比我们去旺角、沙田还近。交通网络打通了,四通八达对香港是有利的。很多香港人住在深圳,有一些标志性的,比如港大深圳医院,也都有不少港人看医生,还有长者医疗劵,65岁长者医疗劵都能使用。这个意思就是,你在香港的生活方式,在深圳也照样能用的上。

第二就是有六所大学,都在深圳有科研基地,大家有协议。早期香港中文大学在2016年就与深圳大学成立了协议,成立了港中大深圳分校。所以你看,在学术、科研、教育等领域,深港之间也很密切。还有几百间深圳的学校,和香港的学校是姐妹学校,是有对口的。还有港产电视剧,也很受深圳人欢迎,加上自由行,所以这一连串加在一起,多年来深港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合在一起,不用刻意,已经在发生。还有不少港人去打高尔夫球、吃饭、消遣,两个城市已经不是“邻居”城市这么简单,而是关系很密切的,一家人的感觉。

再说回到那27000多个跨境学童,这些都是未来的人才,他们熟悉国家的情况,有国家的脉络,也有香港的脉络,所以这方面,深圳是一个人才储备基地,除了打造宜居、宜游的大湾区国际级城市之外,我们还有很多特殊的因素和有利的条件,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。

所以我每次见到陈如桂市长的时候真的高兴,因为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机制真的做得相当好。继续努力,接下来莲塘/香园围口岸明天开通,这是深港之间第七个口岸了,香港叫香莲围,深圳叫莲塘,这是一个很大的口岸。你可以想象,人流、物流的通关往来,这都是世界级别的。可以讲这个新口岸是全世界最大通关口岸之一。以前只有一个罗湖 现在远远不止了,所以深港整体发展值得我们关注。

莲塘/香园围口岸即将投入运行

深圳卫视&直新闻记者秦玥:深港人员往来这么频密,将来会不会再制定更为方便的往来机制?另外政府之间会不会因应一些突发情况,再增加沟通绿色管道,比如抗疫方面的联防联控。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:有的,就防疫来说我们已经安排了,不是大问题。大问题是我们要看远一点,疫情终究会过去,之后我们要向前看,前景就是我们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。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有很多发展潜质,大家可以继续开拓发展空间,互利互惠,共创双赢。同发展共繁荣,和国家一道。

通过港深合作会议机制,深圳方面,陈如桂市长和我对接,有很多空间双方可以加强联系。特别是港深创科园正式启动以后,将来人员往来、专才、人才的流动等等,更会是一个高的层次、新的领域。我相信这是未来创科领域重点中的重点,大家都寄予厚望。

深圳卫视&直新闻记者秦玥:深圳经济特区马上就要迎来40岁生日了,在本次专访的最后,您有没有什么感想与祝福想要赠予深圳这座与您缘分颇深的城市?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:我衷心恭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这个大日子,凭着创新、奋进的精神,深圳特区从一个沉寂的渔村走过波澜壮阔的40年,发展成为国家的一个大都会、科创重地,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,香港和深圳一直以来合作无间,也会继续开拓发展的空间,优势互补,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下,我们共创双赢。



本文章版权属于“直新闻”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
如需转载请回复“授权”


推荐阅读

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“直新闻



喜欢请点赞 和 “在看” 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